网站首页     |     新闻动态      |     关于我们     |     支持项目     |     青年人物     |     信息公开     |     捐赠     |     联系我们
 
 
所在位置: 网站首页 -> 青年人物
 
在基层体验到防疫的不易 更懂得平凡生活的美好
来源: admin    更新时间: 2020-03-26    浏览: 1182 人次    字号选择:A+++  A++  A+  初始字号

样封路,就马上启程了。一路上每过一个检测点,都有工作人员为我们测量体温和询问情况,我们自己也非常谨慎,实在有需要了,才在服务站停留了一会。同时及时地向孩子班级和单2020年春节前,江门这边对疫情还不是很敏感,虽然我心中有点忐忑,但还是带着孩子回到广西老家。回到老家的第二天是年二九,各种关于疫情严峻的信息纷涌而来。接下来的几天,大家谈论疫情的话题越来越多了,到处也在宣传过年不拜年。乡亲们也做到尽量少上街,也没有窜门拜年。到了年初二,报道说周边多个城市封路了,还杂着各种的谣言,大家的紧张情绪都在上涨。那时心里挺矛盾的,要不要马上赶回广东,还是继续留在老家呆一阵子。综合考虑过后,还是选择了回程。年初三一大早电话了江门的交警大队,确定江门的高速口没有像传言那位报备回程,也做好了自我居家隔离的准备。说实在的,那些天心里有些慌,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。

疫情防控的需要,像我这样的只要不是从疫区回来的人员,也需要马上上班投入工作。因为行动不便,我就通过电话、微信向我们辖区的残障人士了解大家的防疫情况和需求,把纸尿片、纸尿裤、护理垫这些护理用品的发放工作完成好,把精神病患者领药的事宜通知到位等等这些后勤的工作。其他外出支援一线的工作,都安排了给同事们。防控工作的任务很重,同事们有每天上门了解困难群众的防疫情况和需求的,有挨家挨户做宣传登记的,有到各个防疫检测点为行人车辆测量体温的,有到各大车站协助......全员出动了。大家都很小心,用仅有的防护物资,保护好自己。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,我们一直跟进的一位残障服务对象出现反复发烧和咳嗽的情况,所有人的心都吊了起来。对象的家庭很困难,平时有什么事情都是由社区的工作人员协助的,如果有什么事,我们社区的同事就是密切接触者。幸好咽试子检测后排除新冠,但是有严重的肺炎和心脏问题。几经周折帮助这位对象入住了医院治疗,来来回回的跑医院忙到三更半夜都是社区的同事在跟进的。现在对象的情况基本稳定了。

看到同事们的付出,心里挺感动的,他们没有医护人员的专业,但在命令和责任下认真的付出。不是邀功,而是希望大家的付出得到认可。

我们这边的疫情控制得很好,在复工复产之前,大家都是很自觉的居家隔离。在朋友圈里先是看到大家在喊无聊,然后练就了一个个的好厨子,再到后来呐喊“神兽”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归学校,满圈的无可奈何和哭笑不得。有一句话说,变化才是永恒的。这个疫情,让全世界都发生了改变,要让自己去适应改变,就必须先让自己变得有力量。期间,我跟着小伙伴们在腾讯会议讨论了一个话题:疫情下的精进思考。疫情下,我们会有怎样的困难,如何面对,如何解决。我一直在做时间管理,有目标的每一天可以降低焦虑感,虽然很多事情是计划赶不上变化,但是学会调整也是时间管理里面很重要的一项。在我的时间里,不会有无聊这个的概念。学习是让自己变得有力量的方法。要学习的东西很多,我们需要有取舍,工作之外,其中的一个学习我选择了思维导图。它是一种思维工具,可以应用在我的工作、生活、学习当中。在老家居家的几天,我就呆在家里画古诗的思维导图,让自己在周围紧张的气氛中平静下来慢慢思考,画好的导图,也可以用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背诵。


我们家二年级的小男生呆在家里已经快有一个半月了,从来没有这样足不出户过,孩子已经说过很多次“我真的很闷”。从32日起,孩子学校正式开始网课了,我白天上班,还要记得提醒孩子在家里按课程表上课,晚上回来还要跟进孩子的学习,家长和孩子都很累,都有情绪也是很正常的。要处理好疫情下的亲子家庭关系,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。这个过程中,我有纠结、冲动,但是更多的是经历不断的自我调整和学习。时刻提醒着自己,要用冷静的态度去解决问题,无条件的给孩子爱,要懂得共情、鼓励、引导、陪伴,所有的这些方法,都是通过看书、听课学习来的,安慰的是这些学习让我在疫情期间还不至于成为“后妈”。但是我更明白一点,在我工作、生活的方方面面,我懂的还太少,学习、实践的路还很长。


现在已经全面复工复产了,但是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。每想到疫区人民今后还要过很多道坎,心里会有难受,希望国家、社会可以有更多专业的治疗帮助到他们,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。生活没有暂停键,每天用解决问题的心态、保持学习的态度去面对,才不辜负活着的每一天。

 
分享这个信息到社会化媒体:
0
   
 
网站首页   /   新闻动态   /   关于我们   /   支持项目   /   青年人物   /   信息公开   /   捐款   /  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©广东省残培教育发展基金会 | 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光明南路42号 (邮编:511400)
电话:18928974254    电子邮箱:getchfound@163.com
本网站由 [广州·净致设计工作室] 制作维护